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潍坊抗日战争英雄故事 »英雄故事

  2015年7月7日年是抗战爆发78周年纪念日。抗战爆发直至胜利,无数的中国人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考斌之就是其中的一位。考斌之于1904年农历二月初二出生于潍城区于河镇(现于河街道)大考家村,兄弟三人中唯独他有上学天赋,身体素质也十分过硬。受爱国思潮影响,考斌之奔赴抗日征途,所带“考团”英勇奋战,深得人心,队伍走到哪里,老百姓的欢迎就伴随到哪里。1941年农历八月,考斌之在柳荆之战中不幸中弹身亡。

 

  1938年春天,日寇铁蹄踏到潍县大地。民族生死危亡的紧急关头,唤醒了考斌之久积的为国效力的义心。他告别家人,开始了自己人生旅途的第二次军戎生涯。考团长亲自率领一个营,北越胶济铁路,直插渤海湾畔,从1938年考团成立,到1941年10月团长阵亡,考团在潍县境内同日伪军作战,威震敌胆的有70余次。

 

  

  考斌之墓碑

 

  告别父母妻儿 第二次踏军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华民族悲壮激烈的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次年春天,日寇铁蹄踏到了潍县大地。民族生死危亡的紧急关头,唤醒了考斌之久积的为国效力的义心。他从流饭桥区公所回到家中,告别家人,开始了自己人生旅途中的第二次军戎生涯。

 

  考斌之在原来区中队的基础上,招募以三区区内为主的爱国青年,成立“潍县抗日独立一团”,被山东省第八区专员、抗日军司令厉文礼任命为团长,这就是随即载入百姓口碑“考团”的来历。

 

  考兴之老人生前回忆说:“一天,二哥回到家中,含着眼泪烧掉了积存的书籍,把历次竞技运动会上得来的奖牌、银盾、锦标等全部找出来,一一投进家里水井中……”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灌输给老百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思想,谁从戎,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自不必说。考斌之的族人说,你有了家室,家里日子不赖,当个区长也够光宗耀祖了;朋友说,你本是书生的料,脑子灵活,教书、经商也不错……但是,考斌之引用古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回答了所有人的劝告和质疑。

 

  以身许国,义无反顾,考斌之毅然奔赴抗日征途。至今,考斌之子孙家中极少有他遗留的东西。即将走上疆场的他告别父母妻儿后,又到孙家村的姨家话别,把学生时期独赴烟台得来的一枚运动奖牌送给姨母留念——有着军旅经验的他,深知枪林弹雨在怎样等待着他的命运,他还要在更长的保家卫园的赛道上继续“竞走”。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枚“胶东中学第一次联合运动会八百米竞走”第一名的奖牌,就这样留给了考斌之的后代。

 

  带兵深得人心,把“好日子”当口头禅

 

  1938年春节过后,日冠侵潍,第八区专员厉文礼执行不抵抗政策,弃城逃跑,命令“独立一团”向他偏安的安丘撤退。考团将士心系家园,深入敌占区抗击日寇的身影闪现在潍北大地上,暂时撤退到安丘山区不久,考团长亲自率领一个营,北越胶济铁路,直插渤海湾畔,在有日伪军据点的大湾口村附近的村庄里驻防。队伍向据点进发,200余战士齐声高唱《大路歌》,团长走在最前面领唱。

 

  见“考团”有备而来,据点里的日寇和汉奸吓得龟缩着不动,村民却竞相箪食壶浆。大部分国民党武装都畏敌如虎,未等与敌人交火就落荒而逃,唯独“考团”雄赳赳地保家卫国,大振人心。老百姓眼里有杆秤,队伍走到哪里,欢迎就伴随到哪里。

 

  “考团”老兵、潍坊经济开发区龙爪树社区93岁村民陈守荣老人回忆,那时秦三来抓青年当兵,家长就说:“要当也不当他的兵,奸杀掳掠,可恶煞了!反正要当一回,就去当老考的兵,他为人正道,干的是领兵人那回事儿。”陈老还说了一件没齿不忘的事:考团长亲自招兵,动机是想当官发财的不要,为了吃饱饭、摆脱穷困的他就考虑,他认为这是底线,最后同意并鼓励:“撵不走小鬼子,怎能过上好日子吃饱饭?好,我收下你!”

 

  一次考斌之训诫讲话,下面俩兵打赌,一个预言:“团长拉呱儿,保准带出‘好日子’仨字!”另一个不服:“未必。”那就继续听,考团长讲:“我的队伍要的是有胆冲锋向前、有过好日子愿望的人,不要怕死鬼……”不服的那个兵心里服了,却嘴硬:“你真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咋知道得这么确切呀?”预言者捣了他一拳,俩人有了点玩笑式的肢体冲突,被考团长发觉:“不准讲话,谁不想过好日子,站出来!”整个队伍“轰”地一声笑了,考团长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怀疑自己哪里出了错,摸了摸后脑勺:“连我都不想过好日子啦……”队伍再笑。

 

  带兵作战皆有方 敌人“闻考色变”

 

  考团长带兵有方、作战胜多,曾被上司酝酿擢任师长而调防,但他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仍留在家乡抗日,因为这里有他“熟识的老少爷们儿”。从1938年考团成立,到1941年10月团长阵亡,考团在潍县境内同日伪军作战,威震敌胆的有70余次,典型战斗如下:

 

  流饭桥诱惑战。1939年麦收前,考斌之利用熟悉流饭桥村内地理情况的有利条件,带亲兵班和特务连趁拂晓潜到村旁。考带众人在外接应,亲兵杨洪斌、王汉兴等十几人化装成日本军官、士兵和俘获的游击队人员,径直向村口走去,站岗的伪军尚未回过神来,枪已指向胸膛。考进入村内时,伪军还在梦乡。考军用很短的时间便将全部伪军俘虏。1941年春,考带领一营兵力,无一伤亡地巧取了流饭桥村的日伪据点。

 

  固堤偷袭战。1939年底,考团长命令性格刚烈、作战勇猛的营长高兴华率领本营官兵靠近村子,出其不意突发袭击,趁敌混乱冲入据点,打死打伤日伪军多人,然后安全撤走。

 

  东毕家反围战。1939年冬,考斌之的特务连驻守在东毕家村。日军获情报后将该村包围,仰仗兵力雄厚、装备精良,用大火力强攻。在特务连孤立无援、处境十分危险的紧急关头,连长徐传经冒着枪林弹雨跳上围墙,大声喊着鼓舞士气:“弟兄们!我是徐传经,外号徐老虎,打小日本,死在战场上值得!”接着,又向村外的伪军喊话:“中国人打中国人是孬种,对不起祖宗,伤天害理!”在他奋不顾身的感召下,全连士气高涨,奋力还击,终于使猖狂来犯的日伪军丢盔卸甲,狼狈而逃。

 

  前阙庄痛击战。1940年秋后,考斌之率通讯班和特务连的一个班驻前阙庄村。流饭桥据点的日伪军闻讯赶来。考一面组织火力正面迎击敌人,一面命令通讯班去村西于河桥上,用排枪从侧面向敌人猛射。敌人两面受击,晕头转向,慌忙向南撤退。这时,考斌之看见一个日本军官骑着东洋马混杂在队伍中,便要搞定他。但他的排枪射程不够,他要过一名士兵的枪,一声枪响之后,目标被击落马下,连一下挣扎都没有就毙命了。敌军成无头苍蝇,抛下数十具尸体,四散奔命。

 

历史资料图

 

  保长暗中通敌 流动哨兵渎职

 

  1941年阴历八月上旬,地里刚刚收了豆子,考斌之率支队特务连和机枪连200余人驻扎潍北南孙乡柳科村,当时盟军部队“赵团”驻扎西面的东北孙村,“马团”驻扎在柳科村南的大柳疃村。

 

  考斌之的支队是下午来到柳科村的,柳科跟别的村差不多,也是四周修有圩子墙,驻扎在此比较安全。

 

  据支队负责军需的考兴之老人回忆,部队每驻一村借柴借面都要打详细的欠条,以便日后军需处以钱偿还。而且,考斌之的部队多驻扎在街头,很少进村民家,所以考支队赢得了对百姓财产“秋毫无犯”的口碑。而“赵团”、“马团”等部队却是白吃白住,强拿横要。

 

  有一次,考斌之的支队借粮,无意中被保长朱继明得知了驻村的信息。这个保长暗中是汉奸,他偷偷跑到往南10来里路的鬼子据点报信。朱保长并不知道考队的番号——如果知道是威名赫赫的四支队,他断然不敢给鬼子送信。当时,他只说来了支“打你们皇军”的部队,鬼子拿不准,重新派人打探,确认是四支队后,立即亢奋起来,认为除去眼中钉、肉中刺的时机到了,于是穷凶极恶,要集中强势兵力予以剿灭,但据点兵力不够,他们马上向潍县城总部求援,总部急派重兵沿着白浪河向北袭来,傍晚时分就到了柳科村外。

 

  考支队的游动哨在最外边,发现敌情应该立即报告,但带班的洪班长(昌乐朱刘一带人)玩忽职守,没有及早发现敌情,当看见黑压压的鬼子包围上来,又怕因贻误军机受到惩罚,竟领着其他哨兵逃离岗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后来有人披露,洪班长曾经因为调戏村中妇女,被考队长打过耳光,因此怀恨在心,终于等来报复的机会。

 

  在掩护下突围无果,腹部全打烂

 

  村里完全不知道外边已大兵压境,等到天黑发现时,圩子墙外已经围得严严实实。日伪军几倍于考队,武器弹药优裕,已布机枪扼守四门外面。激战当夜发生,战斗从天黑一直打到次日拂晓。

 

  考队起初占据圩子墙,居高临下,毙敌数十,然而自身弹药将尽、伤亡不小。考队长想突围出去,再求援赵、马部队,合力逆袭,彻底消灭来犯之敌。西面东北孙村离此5里,而东面荆科村离此只有2里,于是他命令部队从东门突围。战斗空前惨烈,突围无果。考队长飞身把檐站上屋脊,瞭望大概敌情后,告知部下。保军先保帅,火速商定组一个小分队掩护考斌之出去。机枪手于万兴(前阙庄村人)在前面掩护,亲兵杨洪斌(潘里村人)穿上考斌之的呢子军大衣,来迷惑吸引对方视线。

 

  机枪手抬着机枪在前,考斌之跟随其后,当冲出重围冲向荆科村时,突然遭到墓地里的埋伏,敌人10余挺重机枪猛烈扫射,杨洪斌中弹牺牲,紧接着又有人穿上了军大衣……

 

  天色愈明,一回头,考队长不见了!大家返回去找,看见考斌之躺在地上,下腹全部被子弹打烂,肠子流淌出来。敌人火力密集,根本无法靠近,不能抬遗体。有位营长又回到柳科村,招呼仍在里面拼杀的部队:“队长挂了彩,你们冲出来把他抬走!不怕死的跟我来啊!”多人冲了出来围在队长身边,见考已牺牲,顿时有哭“爷爷”的(大考家村当兵的,论辈分喊考斌之爷爷),有哭“团长”的,还有哭“队长”的。部队群龙无首,没有了战斗力,营长急了,大声吆喝:“不准哭,听我命令,向前冲,几个人给我抬!”士兵们这才冒着机枪扫射,把尸体背了出来。支队几十人突围,20余人牺牲。

  

  后人挖出墓志铭 填考团历史空白

 

  考斌之仅留给后人一张照片,平头,单眼皮,目光刚毅,着竖领黑军装。1979年某天,其次子考宗泽将照片送到照相馆想放大,待去取时竟被告知丢失了。

 

  王如初老人早已作古,考团老兵而今屈指可数。考斌之生卒年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史界与坊间说法不一。直到2008年9月,有报道称:“为配合城市建设,潍城区考家村的村民都在忙着将位于村南埠顶的墓地迁往昌乐青山公墓。就在这坟墓搬迁的过程中,国民党抗日军官考斌之的后人竟有意外收获,发现了他的‘墓志铭’。”  

 

  墓志铭的发掘,使得真相大白。在原墓地东侧下面2米处,有约2米高的青石制墓门,门楣上刻有“双英支队长考公之墓”,左右两侧所镌成一副对联:“腹内赤心铭一世,坟前明月照千秋。”同时还挖出了青石墓志铭,上面对考的生平作了述说。全文言简意赅,琅琅上口,大大弥补了照片丢失的遗憾。

 

考斌之原墓之下发掘出的墓志铭

 

  《墓志铭》楷字石地,全文如下:

 

  鲁苏战区游击第二纵队第四支队考君双英墓志铭

  君讳斌之,字双英,潍县人,为文林公之曾孙、裕先公之孙、书思公之次子也。幼极聪敏,入中学后,尤长体育。后投身军界,不数年晋至团长。民国二十五年,辞职返里,任第三区区队长;事变后,追随司令厉公抗敌,屡著战绩,历任大队长、团长、支队长。君沉静寡言,廉洁自持,身经百战。战必为士卒先,遇敌有进无退,故卒以身殉。生于前清光绪三十年二月四日,卒于民国三十年十月二日,年三十有八,有男二人、女三人。君殉国之次年,将改葬于其先人之兆,其家人来请铭。余与双英为生死交,曾同时任区队长,抗战军兴又同隶厉司令麾下,艰苦危难,莫不相共,故不敢以不文辞,乃为之铭曰:

  天地正气,沛乎苍溟!哲人所秉,厥为精忠。嗟哉考君,志薄苍穹,执戈杀敌,壮年牺牲,以身殉国,义至仁成,尸裹马革,气贯长虹,千秋万世,或景或从。葬此佳域,永安英灵!

 

  同邑 丁叔言撰文          王如初书丹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月         谷旦

  

 

 

Top